网络评论新秀挑战赛|“年味”正应浓!是传承也是纽带
□作者宋佳倩
小时候总盼着春节,大人们从小年就开始忙活,那时起每天都要到亲戚家轮流吃“团年饭”,揭开大大的甑子,热气腾腾的烟火气在冬日显得尤为温暖,一大桌人聚在一起有说有笑,父亲又在重复说我6岁的糗事,每次都刻画得绘声绘色,仿佛才发生在昨天。那时候和同辈伙伴们聚在一起放烟花鞭炮,盘算压岁钱买零食,不亦乐乎。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年味”却不再浓:电视放着春晚,一家人却各玩各的手机,盯着小小的屏幕沉浸在小小的世界里;速冻半成品饺子代替了全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包饺子摆龙门阵的乐趣;请家政上门代替了一家人齐心协力“扫尘祭灶”;外出旅游不用走亲戚;宅在家里手机视频“云拜年”;甚至有年轻人为了逃避七大姑八大姨的“灵魂拷问”而不回家过年……
大概是因为祖国发展繁荣昌盛,人们生活富足,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杀猪宰羊已成寻常,买新衣服新家电也不必等到过年。
也因为我们成长了,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在自由包容的环境下,比如一些年轻人嫌麻烦懒得贴春联。
还因为网络、交通更发达了:5G高速顺畅的上网体验;云视频、电子红包等使得拜年方式更多元;动车、高铁更是遍及南北,出门旅游方便快捷。
但春节的“年味”应当浓,不该也不能被淡化。
春节历史悠久,具有连续性,是我国的宝贵文化瑰宝。中华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延绵不断,春节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周时期就有记载,是中国人独有的隆重节日,放鞭炮驱年兽、扫尘祭灶、守岁、贴春联、看花灯等习俗,也是我国文化创新性的体现。我们应该传递这份民族文化,在可行的条件下和家人一起共同体验这份“春节仪式感”,还可以给小朋友讲讲习俗的由来,一起贴倒“福”,感受和传递春节的美好,在感叹古人智慧的同时,还能细品“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个中滋味。
春节是凝聚家族团结的纽带,是维护大家庭互相关心扶助的脉络。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中国人重礼节、重亲情,春节的“拜年”源于向长者叩头施礼,送上美好祝福,辞旧迎新。春节文化也体现出了尊老爱幼、夫妻和睦等自古以来就有的家庭美德。一家人其乐融融过春节,留下了美好温暖、爱意满满的回忆。犹记得当时在我妈的指导下写福字、写春联的成就感,在寒风中和我爸用浆糊贴春联,帮他扶梯子的温馨画面。也正因为我妈的解惑,才知道春节被问成绩、问生活只是来自上一辈的关心,也是父母传递出去的爱又被传递回来的一种方式。
编辑潘莉责编官莉
(该作品系网络评论新秀挑战赛参赛作品,仅用于作品展示,不代表红星新闻观点。除此展示外,不得用于其他途径,违者必究。)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