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获评“国家森林城市”,全市公园总数达1065个迈入“千园之城”
1月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授予北京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唐芳林介绍,森林城市建设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创建城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统筹规划、整体推进,让森林融入到城市的每一个组成单元,持续增加城乡森林绿地面积,扩大了城市生态空间。森林城市建设提升了居民幸福指数,创建城市大力开展森林公园、郊野公园、街头休闲绿地、绿道等建设,实行公园免费开放等惠民政策,让人民群众走进森林、拥抱自然,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程建华介绍,多年来,北京市围绕“绿美京华,北京森林”的森林城市发展愿景,积极开展森林进城、森林环城和森林乡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审,北京24项“创森”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北京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据介绍,接续实施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北京市累计新增森林和湿地243万亩,市域绿色空间结构基本形成。全市现有维管束植物2088种,陆生脊椎动物608种,其中鸟类达515种,北京已成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此外,统筹城市更新和“疏整促”专项行动,建成一批城市休闲公园、口袋公园、小微绿地、村头片林,全市公园总数达1065个,北京迈入“千园之城”。
程建华介绍,北京将开展生态网络完善行动。持续拓展生态空间,大力推进见缝插绿、疏解建绿,科学实施国土绿化,实现生态斑块互联互通,构建连续完整的绿色生态网络。落实北方防沙带规划,推进燕山和太行山(北京段)山地生态综合治理。
在开展森林质量提升行动方面,北京将从生物链、生态链关系入手,扎实推进山区森林健康经营,统筹管理平原生态林,不断优化林分结构,恢复植物群落,持续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在开展生物家园建设行动方面,北京将因地制宜建设生态保育小区,实施绿隔公园自然带建设,以道路干线、河流为依托建立生态廊道体系,加快推进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北京基地建设,打造鸟语花香、物种丰富的生态家园。
在开展城乡增彩延绿行动方面,北京将在绿化的基础上加强彩化,多种一些色彩斑斓的树种,提高首都环境美誉度。打造二、三、四环“环城花廊”,五、六环“环城彩林”,建设四季变换的平原大美林海100处,建成千亩以上集中连片的山区彩色景观林100处。
在开展乡愁景观延续行动方面,北京将延续具有乡土特色的地带性植物景观,持续丰富中轴线、3条文化带生态景观,延续老城胡同院落景观风貌,恢复历史名园格局,保护和传承古树名木文化,建设各类城镇公园70个、村头片林800处,留住乡愁记忆,赓续城市文脉。
据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共建成国家森林城市219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现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的全覆盖。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张炎良北京报道
编辑彭疆责编邓旆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