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安全如何保障?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从何处破解?
8月2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结合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
饮用水安全如何保障?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从何处破解?专题询问过程中,常委会组成人员问题尖锐、切中当前水污染防治的要害和难点,国务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坦诚回应、措施实在。
关于饮用水安全如何保障,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说,从2017年起,相关部门开展了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3年共整治约1万个问题,为饮用水水源地的保障工作创造了很好的基础。
下一步,将继续把相关工作做好,最重要的是把县级及以上城市2804个水源地问题整治到位。一是会同水利部从今年开始,把农村千吨万人级的水源地摸排清楚,明年把相关问题整治到位。二是鼓励支持更多地方建立横向的生态补偿机制,协同保护跨界、临界的水源地环境安全。三是持续继续完善做好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信息公开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表示,将进一步指导督促供水企业加强水质检测能力建设,做好水质信息的公开工作。
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对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水质标准的制定和开展健康风险的评估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表示,将加强区域性监测网络建设,把监测工作进一步落地落实,提升水样监测风险评估和研判的能力。同时,完善健全水质信息通报制度,特别是推进末梢水水质信息公开,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关于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从何处破解,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说,下一步,农村水污染防治将重点开展好三方面的工作:
1、突出治理农业生产中特别是畜禽养殖中污染的治理。提高畜禽养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从源头上减少粪污排放。要继续推进585个畜牧大县整县治理,并逐步向非畜牧大县的规模养殖场覆盖,力争今年能实现全覆盖。到2020年,实现11万家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的综合利用水平提高到75%以上。
2、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落实农村改厕、生活污水以及垃圾的治理,提升村容村貌,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3、探索建立长效的管控机制。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上,要多渠道筹措管护经费,构建多元化的资金保障和长效的管护机制。同时,提高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并支持第三方主体参与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管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