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一家三代巡边守边的格桑旦增:13岁跟着父亲巡边,如今带着女儿坚守
8月3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系列中外记者见面会。昨日,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了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代表,这是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的名义来表彰“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公务员集体。
现任西藏自治区错那县勒门巴民族乡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的格桑旦增,作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代表出席本场见面会,分享了自己38年如一日的巡边守边故事。
↑西藏自治区错那县勒门巴民族乡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格桑旦增
1971年出生的格桑旦增是门巴族人,他自13岁起,跟随父亲次仁旦增放牧守边,38年如一日,始终恪守“守护边疆一辈子”的承诺。如今,格桑旦增28岁的女儿次仁旺姆也经常跟着他一起巡边守边。在格桑旦增一家三代的感召下,乡上18岁至65岁的群众都担负着巡边守边任务,守护祖国疆域的一草一木,坚持“抵边居住,贴边生产,放牧就是巡逻,生活就是守边”,扎根基层,践行“党带我致富、我为国守边”的誓言。
格桑旦增说,自己一家三代人都是巡边人。全乡56户、151人,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错那县西南部的原始森林区,平均海拔2350米,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面,紧挨印度、不丹,是全国重要的边境乡镇之一,也是门巴族的主要聚集地之一。民族乡气候温和湿润、氧气充足,是天然高原氧吧,2019年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一家三代都在巡边守边,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对于红星新闻记者在见面会提出的问题,格桑旦增表示,巡边路上不仅辛苦,而且还会有很多危险。前些年,路不好走,45公里的路全靠步行。格桑旦增和队友们背上干粮,爬雪山、过泥滩、踩雪地,有时候一走就是几周,一连几天大家都在野外过夜。当地动植物资源丰富、地形复杂,这些年大家被蛇咬伤、和野猪正面较量的事也不在少数。“尽管巡边守边比较辛苦,但是守住了我们一家人的承诺。”
格桑旦增回忆,当年他的父亲是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当牛做马。西藏和平解放以后,在党的好政策下,父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还担任了民族乡党支部书记,带领大家巡边守边、建设家乡。
“父亲总对我说,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党给的,我们一定要牢记党的恩情,一定要守护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格桑旦增表示,父亲是自己的榜样,从13岁起,自己就跟着父亲放牧巡边,走遍了家乡的山山水水,到现在已经38年多了。现在乡里虽然人少,但是18-65岁的人都积极参与军民联合巡边守边工作。这两年,女儿也跟着他们一起进藏巡边。
红星新闻记者赵倩实习记者王辰元北京报道
编辑余冬梅杨程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