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纲领性文件出台,将建成都国家重要商贸物流中心

时间 • 2025-11-19 10:32:44
加强
建设
通道

近期,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这是指导未来五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纲领性文件。9月2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司副司长周小棋介绍了《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实现东中西三条通路持续强化,通道、港口和物流枢纽运营更加高效,对沿线经济和产业发展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的总体目标。具体包括主通道畅通高效、港航能力显著增强和通道经济初具规模等方面阶段性目标,并明确了各方面主要任务。

《实施方案》还提到,在加快推进主通道建设方面,一是畅通西线通路,以打通缺失路段为重点,优化完善自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西通路,建设黄桶至百色铁路,加强既有铁路扩能改造。二是扩能中线通路,以打造大能力通路为重点,加快提升自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北部湾港、洋浦港)中通路运输能力,有序推进贵阳至南宁高铁建设,释放既有干线货运能力。三是完善东线通路,以提升既有线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完善自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东通路。四是加强通道内联辐射和推进通道对外联通,重点推进核心覆盖区与辐射延展带、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紧密衔接,并注重陆路跨境通道建设,推动与周边国家设施互联互通。

在强化重要枢纽功能方面,一是加快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优化港区资源整合与功能布局,提升码头、航道设施能力及智能化水平。二是打造海南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着力提升洋浦港集装箱码头、航道等级和集疏运体系能力,增强国际中转业务功能。三是推动重庆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建设,提升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功能,发挥对通道运营的集聚辐射作用。四是建设成都国家重要商贸物流中心,强化成都铁路主枢纽功能,推进铁路货运场站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五是完善沿线枢纽与集疏运体系,稳步推进沿线重要国家物流枢纽和节点建设。

在提高通道运输组织与物流效率方面,《实施方案》提到,一是大力发展铁海联运和国际班列班车,优化铁路运输组织,加强班列班次与港口航线网络等对接,提高铁海联运组织一体化运行水平,稳定开行国际班列。二是优化航线航班组织,加强港航协调和海运组织,大力拓展重点港口航线网络,稳步增开集装箱远洋航线,织密沿线枢纽机场面向东盟等国际航线网络。三是加强通道协同联动,加强通道与中欧班列运营平台合作,加强通道与长江航运、西江水道联动,深化跨境运输衔接。四是共建共享运营组织平台,利用好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强数据共享与业务联动。五是培育多元化通道运营企业,支持骨干企业完善通道沿线节点设施布局,加强网络资源整合,提高跨区域协同运作能力。

在推动通道降低成本和优化服务方面,《实施方案》要求,一是着力降低通道运行成本,全面清理收费环节,完善口岸收费目录,规范收费行为,推动运营主体优服提质降费。二是深入推进“一单制”,加强铁路与海运规则对接和单证衔接,拓展国际贸易和金融增值服务。三是培育发展专业化物流服务,完善沿线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发展国际海运集装箱冷链运输,加强公路冷链末端网络衔接,构建跨国跨区域物流供应链。四是推进口岸功能升级,有序推进口岸扩大开放和对外开放验收,提升各口岸通行能力,加快保税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建设。五是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支持“单一窗口”平台建设,加强信息平台对接,提高多式联运报关效率,完善便捷通关政策

此外,《实施通道》还要求,发挥通道对区域协调发展支撑引领作用,培育通道经济增长极。积极参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物流枢纽节点建设,共建海外揽货和分拨配送网络。利用好各类国际合作协定和合作机制,推进国际贸易、国际物流等各领域合作,推动更多国际合作项目落地实施。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利用好各类会展平台,加强国际商贸和服务合作,鼓励沿线地区与东盟国家共建一批产业园区,加强上下游产业链合作。

周小棋指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相比,《实施方案》提出重点围绕主通道和重要枢纽,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实施方案》提出全面清理通道运行收费环节,推动港口、铁路站场等运营主体和口岸优服提质降费,强化口岸功能,培育冷链、大宗商品等专业化物流服务,进一步改善通关便利化水平,为继续提升通道综合服务水平提供了指引。

据了解,《总体规划》印发两年来,各项任务有序推进,通道建设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全面实现2020年发展目标。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平稳向好态势,各方面成效显著。其中“一单制”应用力度加大,国铁、海运及通道运营平台企业加强信息共享,制定《铁路提(运)单融资业务技术指南》。今年上半年重庆铁海联运“一单制”提单达到290单、货值3080万美元。通关便利化持续深入,重庆、四川“单一窗口”主要业务应用率达到100%。

红星新闻记者王田北京报道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