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蜀水实现可喜变化:中午在重庆吃火锅、下午在成都看熊猫

时间 • 2025-11-09 10:58:08
建设
协同
经济
四川
重庆

8月18日下午,中共四川省委“中国这十年·四川”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两年多来,四川在唱好“双城记”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表示,两年多来,四川牢记总书记嘱托,抢抓重大战略机遇,坚持与重庆紧密协作、相向而行,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巴山蜀水实现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可喜变化。

一是发展态势之变。圈内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达7.4万亿元、比2019年净增1.1万亿元,经济增长8.5%、增速领跑西部,占全国和西部地区比重分别达6.5%和30.8%。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3.3%,继续呈现后发赶超态势。

二是创新动能之变。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加快建设,天府实验室、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启动建设,成渝地区纳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四川坚持把产业协同发展作为创新驱动的主战场,去年川渝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万亿元大关。

三是开放能级之变。川渝两地把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摆在重要位置,加快打造全国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第四极”和国家对外开放新支点。时速350公里的成渝客专完成提质改造、重庆至成都实现1小时通达,“中午在重庆吃火锅、下午在成都看熊猫、晚上逛春熙路太古里”得以实现。

此外,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等启动建设,建成及在建川渝间省际高速公路通道达20条;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超7500列、占全国40%;川渝两地新增落户世界500强企业44家,内陆腹地正加快向开放前沿转变。

四是民生福祉之变。围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川渝协同实施两批次43项便捷生活行动举措,推出311项“川渝通办”事项、累计办件超过1000万件,两地群众交往更频繁、办事更方便、生活更舒心。

五是融合融通之变。川渝建立健全多层次交流合作机制,组建人员互派、一体运行的联合办公室,签署各领域合作协议300余份,滚动实施160个共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完成投资达4382亿元。

下一步将如何持续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提速、整体成势?

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将其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总牵引,提出了“确保年年有新变化、五年见大成效”的目标任务。6月底,四川与重庆召开了川渝党政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就进一步深化合作形成了共识。王晓晖表示,四川将按照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锚定“一极一源、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一盘棋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一体化推进机制协同、产业协同、平台协同、政策协同,一条心抓好高水平合作,在协同共进、互利共赢中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更好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

红星新闻记者钟茜妮宋嘉问

编辑成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