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月嫂 种庄稼 两不耽误 只因请了“田保姆”
当月嫂?收入不低!经过专业培训、考了证的“月嫂”,月工资很多起步都得几千元。
可是,月嫂是个辛苦活儿,又占时间,哪管得了家里的地?怎么能“两不耽误”呢?
别不信,山东威海高村镇的农户就能享受这样的“福利”——种地、打工两不误。原来,她们把家里的地“托”了出去,托给了“田保姆”。
“田保姆”,顾名思义,就是专门种地的“保姆”,正式的叫法是“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这些服务组织和农户签订协议,把庄稼从种到收的一整套“活计”都包了。国家对接受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农户,按亩给予补助。
“田保姆”可帮了好多农户的忙。有的农户家里人口少,种地忙不过来,有了“田保姆”就轻松多了。
有的农户把地托给“田保姆”种,自己再去搞副业,或者去打工,再加上国家给的补贴,收入也增加了。
农业社会化服务不仅管种地,还给农户搞技术培训,像威海高村镇的“月嫂培训”,就是当地除了土地托管服务之外,发展出的另一个服务项目。
“田保姆”的好处当然不止这些。今年春耕,网上都在秀各种“种地神器”,比如全自动大棚育秧,无人机播种、打药,自走式插秧机,还有,手机上的各种“种地”APP,从卫星遥感到测土配方施肥,轻轻一点,就把田给种了。
这些“种地神器”,听着新鲜新潮,用起来更是有效,不过,能让它们有用武之地,得是集中连片的“规模经营”,一家一户的零散地块,用起来成本就太高了。而在现阶段,“大国小农”仍然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目前,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小农户在2亿户以上,现有的家庭承包经营耕地中,大约三分之二的耕地是由小农户来耕种的。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发展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投入品、技术、装备导入小农户。”
目前,我国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已经有近90万家,服务小农户超过7000万户。据典型地区的初步测算,托管服务的地块,粮食增产都很明显。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不断兴盛与完善,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加快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