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发布白皮书:中国的全面小康是中国人民辛辛苦苦干出来的

时间 • 2025-11-04 17:44:03
社会
中国
全面
小康

9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并介绍《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会上,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在介绍白皮书时表示,今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白皮书回顾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的不平凡历程,介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展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美好前景,是一部记录和反映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索实践的重要文献。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

徐麟介绍,白皮书分为前言、正文、结束语三个部分,共3.2万余字。正文分为“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全面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全面小康是奋斗出来的小康”“中国全面小康的世界意义”五个部分,系统阐述中国的全面小康是什么、又是如何建成的。

徐麟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小康,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和夙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初心使命,立志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白皮书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顽强拼搏、接续奋斗,从“小康之家”到“小康社会”,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小康目标不断实现;介绍了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指挥、亲自推动小康社会建设,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战贫困、促改革、抗疫情、治污染、化风险,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出了关键一步。白皮书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能力和力量。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难也在‘全面’。”徐麟说,中国在小康社会建设中,注重把握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一体推进、协调发展,着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白皮书围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更加繁荣发展、民生福祉显著提升、生态环境发生历史性变化等方面,用大量事实和数据,描述了全面小康的图景。既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既有个人层面的,也有国家和社会层面的;既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也有看不见摸不着的,展示了全面小康的多领域、多维度、全方位。

“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徐麟表示,小康大业,富民为本。中国的小康社会建设,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以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为目标,不让一个人掉队,不让一个区域落下,不让一个民族滞后,让全面小康的阳光照亮960万平方公里广袤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让56个民族、14亿多中国人民共同享有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白皮书围绕人口全面覆盖、区域全面覆盖,介绍了中国打赢新时代脱贫攻坚战,贫困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迈进小康;介绍了城乡融合发展,农村与城镇双轮驱动、相辅相成、齐头并进;介绍了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形成了东西南北中纵横联动,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白皮书指出,中国的全面小康,体现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全体人民发展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此外,白皮书指出,中国的全面小康是中国人民辛辛苦苦干出来的,小康美好生活是人民创造的,小康壮丽史诗是人民书写的。白皮书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全面小康。

白皮书还提到,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国家更富强、人民更幸福、社会更稳定,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巨大贡献;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显著缩小了世界贫困人口版图,为人类走向现代化探索了新路径。白皮书强调,未来之中国,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关键一步,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徐麟表示,中国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

红星新闻记者吴阳北京报道

实习编辑向财霞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