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工教授:我为什么这样痴迷三星堆?

时间 • 2025-11-02 03:51:17
文明
遗址
考古

一场不落地追完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的直播,在成都开讲座的前一天还专门去三星堆参观,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暨南大学客座教授卜工说自己“痴迷”三星堆。他认为,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能填补历史空白,恢复对长江流域文明的记忆。他对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翘首以待”,期望新发现能颠覆人们过往的认识。

卜工教授图据受访者

“我为什么痴迷三星堆”

5月14日,卜工教授来到金沙遗址博物馆,做题为《王权世界新象万千——牛河梁一号大墓初探》的讲座,不过讲座过程中他却多次提及三星堆遗址,不得不多次提醒自己回到讲座主题。

这次来成都,就在学术沙龙的前一天,他还去了三星堆遗址参观——其实,从2015年起,几乎每次来成都,他都要去三星堆。

“我为什么对三星堆遗址这样痴迷?因为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能填补我们的历史空白,恢复我们对长江流域文明的记忆。”卜工说道。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金面人头像

“以前是两个器物坑,现在一共八个,出土的器物全球瞩目。”他直言,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器物极其震撼,并用八个字来形容:“精彩纷呈,震古烁今。”卜工认为,古蜀文明的背后,是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以及金沙文化的有序传承,“可以想象,在古代,古蜀文明也一定有现在这般的影响力。”

具体到发掘的方法,卜工认为是“精致发掘,前无古人”。他看到,新一轮考古发掘的科技含量非常高,从实验到发掘、保护,“纵观世界,哪里有这样规模的?这是中国考古史上的新高度。”

“习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我们对中华文明的讨论有了比较科学准确的内涵。”

卜工认为,我们对于中华文明的认识突破了文献的束缚,“文献只展示了‘黄河中心’,但是中国传统却不止这一个系统。”另一方面,这一认识也在专业上突破了史学的窠臼,并突破了狭义的考古学,“考古学不是纯物质的,也要讲规律、讲哲学体系、讲制度建设。”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

期待新发现颠覆过往认识

今年3月,媒体对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进行了多场直播,像年轻人追剧一样,卜工一场不落地看完了。

“新发掘的六个器物坑肯定还是有很多惊喜。”卜工表示,自己翘首以待。同时,他对一些器物坑也有自己的看法,例如他提到的七号坑和八号坑,“很怪很宽,或许会有车出土。”总的来说,他期待三星堆遗址的考古能出现更多的新资料,颠覆以往的认识。

继而,卜工谈到了古蜀文明。此前,成都平原发现了包括宝墩古城在内的8座古城,被学者认为是三星堆文化的来源。不过在卜工看来,宝墩文化时期古蜀已经出现了“王”,他也在关注“古蜀文明探源”。“还要找比宝墩更早的遗址,去寻找源头。”他建议。

红星新闻记者彭亮

编辑戈萍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